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1年版)》,列入目录的相关项目在进口时将给予贴息等方式的支持。
与2009年的目录版本相比,本次修订重点修改和新增了一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和产品,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
而无论对纺织行业还是纺机行业而言,鼓励进口的政策本身以及两年间目录内容的更迭,其背后均体现了市场需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走向,以及国产纺织机械在技术创新与内需市场两张版图上的渐进式演变。
纺织行业:推动结构升级
在《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1年版)》中,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包括产业用纺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喷气涡流纺纱机设计制造技术等;鼓励进口的重要纺机装备则包括高强高模芳纶1414(简称PPTA)成套装备、毛纤维型梳理机、转杯纺纱机(纺杯最高速度>170000r/min,具有自动生头、接头、清洁提升)、喷气纺纱机(纺纱速度>300m/min)、特种无梭织机、无缝电脑提花横机、针织连续前处理和冷轧堆染色机生产线等(具体见上表)。
根据国家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进口技术及装备以进口额作为计算贴息的本金,贴息率不高于贴息清算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近一期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利率,财政部和商务部将在年度贴息资金总额内确定贴息系数,核定贴息金额。
以一台进口额为30万美元的涡流纺设备为例,按最新(2011年7月7日)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利率6.56%和最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来计算,企业进口一台该设备最高可获进口贴息12万多元人民币。
而除了国家的进口贴息政策之外,福建、江苏等产业大省也纷纷出台外贸进口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国家《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的进口设备给予省级扶持。其中,福建省将根据企业申报情况与年度资金预算,确定贴息系数,核定贴息金额,对单家企业的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江苏省则对国内首次引进的技术或设备,用汇额按当年12月平均汇率折算成人民币给予3%,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纺织企业产业结构提升和调整起到推动作用。
纺机行业:动力大于阻力
在《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中,“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指的是国内尚未掌握的先进技术,国家批准或核准的重点建设工程引进的先进技术,“鼓励进口的重要装备”指的是目前国内尚不能自行研发制造、国民经济各领域急需的重要设备,以及为生产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所需进口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关键零部件。
从政策内容解读中不难看出,鼓励进口的纺机技术和装备与国产设备并非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层面,更多意义上是对国内现有设备品种的有益补充。
以目录中的“针织连续前处理和冷轧堆染色机生产线”为例,虽然国产针织连续前处理和冷轧堆染色机生产线在针织物张力控制、设备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设备尚有一定差距,但由于国内生产针织连续前处理和冷轧堆染色机生产线的厂家较少,因此即使鼓励进口此类设备,对整个纺机行业的冲击也较为有限。
“一方面,由于以前针织厂习惯使用间歇染色处理,要抛弃旧工艺,全盘接受连续染色有一定难度,因此连续式染色工艺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有效推广,市场面难以打开;另一方面,此类进口设备的价格比国产同类设备贵一倍,明显的价格差距会使双方在高端和中低端市场各有拥趸。”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标准质量部主任、印染设备专家李毅介绍说。
“鼓励引进进口技术及装备同时会带动国内纺机企业自身的科技与技术进步。”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祝宪民始终抱持这样的观点。
对国内纺机企业来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对自身的推动作用可从两个角度来实现,一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即看到国产纺机与进口设备的差距,从中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二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在国外非技术封锁领域,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或关键零部件,使国产设备向精细化与纵深化方向发展。
目录对比:彰显国产机械进步
国家发改委指出,此次修订目录是为了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更好地发挥进口贴息政策对促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
与2009年版本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详细对比后不难发现,今年修订的新版目录中鼓励进口的纺机装备类别大大缩减,2009年目录中赫然在列的合成纤维长丝纺丝机(纺丝机速度>1500m/min,生产线日产量>200t)、棉纺清梳联合机(单机产量>120kg/h)、并线机、加捻机、剑杆织机(织物宽度超过30厘米,转速≥400r/min)、片梭织机(引纬速度≥1400m/min)、喷水织机(引纬速度≥1800m/min)、喷气织机(引纬速度≥1600m/min)、圆纬针织机(筒径>34英寸,机号>28针/英寸)、电子提花圆纬针织机(筒径>30英寸,机号>24针/英寸)以及经编机等,均未出现在此次修订的新目录中;在鼓励进口的技术中,2009年目录中的单眼并条机设计制造技术、纺织喷墨印花喷头技术及制造技术等,也未入选2011版本目录。
两年时间内新旧版本目录的内容差异,以一种异常直观的方式宣告国产纺机在棉纺机械、络并捻机械、织造机械、针织机械、印花设备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与长足进步。
以经编机为例,在国内市场旺盛需求的带动下,近几年各类国产经编机械发展迅速,实现了由点到面的技术突破。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常州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福建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常州市武进五洋针织机械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生产的高速特里科经编机、多梳栉数控提花经编机、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整经机等设备及其电子控制装置,在性价比方面已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产业用纺织品市场潜力的释放,双轴向、多轴向等产业用经编机械迎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研发的RCD-1型多轴向经编机,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填补了国内在多轴向经编机领域的空白,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销售价格不足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不过,虽然国产纺机进步明显,但与国外先进设备之间的差距也同样明显。此次目录中所列的进口技术与设备,与《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中提出的研发方向与产业化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是“十二五”期间纺机业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
如在新旧版《目录》中均被列入的芳纶1414专用设备与工艺技术,目前国内已完成小试,“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完成研发任务,实现小批量生产;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目前样机已完成研发,“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加快产业化推广,力争达到50台/年的销售水平,未来还将进一步研究该机的高速驱动、微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全自动接头技术等,进一步缩短与进口设备之间的差距。 |